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于2020年列入建设名单,以服务云南“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为导向,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高水平开放的国际商贸物流港、商贸供应链枢纽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三大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平台。枢纽由经开区王家营片区和晋宁腾俊陆港片区构成,其中,王家营片区定位为国际国内双向辐射的集装箱班列运营和组织中心;晋宁腾俊陆港片区定位为国际供应链运营组织中心和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在枢纽建设、运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枢纽运营效益显著
2023年,枢纽货物吞吐量达2274万吨,物流业务总收入33.08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99.21亿元,铁路货运班列开行1007列,其中,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行304列,运输种类包括蔬菜、鲜花、水果、电子产品、五金机电等16个大类,业务覆盖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枢纽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枢纽仓库平均利用率77.43%、库存平均周转次数1.9次。截至2023年底,枢纽已引入经营主体1320家,其中物流企业295家,5A级物流企业12家,已形成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大宗物资、生活物资商贸物流集散枢纽,辐射国内25个省区、214个地级以上城市、9个国家(地区)和31个海外城市。
二、枢纽建设稳步推进
经开区王家营片区物流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项目投资累计超10亿元。昆明铁路国际班列海关监管场所(一期)、万纬昆明经开区国际进出口贸易港项目(一期)、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王家营宝象物流中心、巨力物流园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现代物流园、美库昆明经开智能化冷链供应链加工中心(一期)项目等正加快建设。围绕枢纽范围内大宗物资的公铁联运和智慧供应链业务,对现有仓库、室内外堆场进行改造,开发建设适应枢纽发展需求的智慧园区和智慧云仓系统,并投入运营。片区内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建设项目部分功能区已投入使用,宝象运网平台投入使用,实现了运输车辆、物资管控功能。
晋宁腾俊陆港片区目前已完成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区项目、东南亚国际陆港商贸采购供应中心一期项目、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区公铁联运物流中心项目、腾俊应急物流区、腾俊总部办公中心6个项目建设,已建立铁路站场信息管理系统、仓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货运平台、多式联运平台等各业务场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并持续推动云南首个“5G+智能仓”建设。片区内冷链仓储中心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公铁联运中心设备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
三、持续深化合作,创新运行模式
枢纽充分发挥云南优势,在深化合作和创新运行方面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枢纽持续推进中老泰铁路多式联运通道、中老泰(印度洋)通道、中缅(临沧)印度洋通道、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等国际通道布局,与老挝塔拉棱、泰国Profreight集团公司、TIFFA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签订陆港间运营联通合作谅解备忘录,运用双方国际港口代码,开行中老泰铁路集装箱货运列车,互设海外仓;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的铁路物流“站外站”模式,实现中老、中越、中缅云南三大国际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统一报价,为客户提供仓储、分拨配送、包装以及集装箱堆存、修理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物流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枢纽与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兰州国际陆港、昆明阳都物流、昭通高投水运等重点国内陆港、企业等深度合作,开行北部湾、珠三角各港口班列,与省内外企业深化煤炭、化工、矿石、茶叶、机械等产业的原料、产品运输、仓储等环节合作,在智慧物流、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深度融通,共同构建“中老班列+跨境电商”模式。枢纽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组织国内外商品进、出口货物供应,重点布局农产品、化肥、建材、粮食等物资在枢纽形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