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和园区集聚发展优势,促进绿色能源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低碳零碳产品供给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第二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共有5个园区入选。此前,我省先行先试打造了首批5个零碳园区。截至目前,我省建设的零碳园区已达10个。
绿色能源多能互补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以园区为抓手,首批先行先试打造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5个零碳园区。目前,园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加快,绿色能源多能互补成效初显,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协同降碳水平进一步提升。
围绕“为落户园区企业提供100%全绿电”的供给思路,5个园区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探索绿色能源多能互补路径。安宁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年新增绿电超过2014万千瓦时;曲靖经开区累计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157兆瓦,变电站增容改造新增负荷90万千瓦;玉溪高新区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用,年供汽量达30万蒸吨;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完成1300千瓦屋顶光伏组件安装,220千伏苍岭变电站建成供电;祥云经开区全省首个“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天峰山风光储项目并网,500千伏禾甸近零碳变电站稳步推进,鸿新新能源公司率先启动“零碳工厂”及厂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试点。
为实现能源资源高效配置、能源和碳排放精细化管理,5个园区积极推进碳管理平台建设。安宁产业园区加强与云南电网公司、中国移动等“双碳”领域技术团队合作,中国移动“双万兆”进驻安宁产业园区;曲靖经开区能碳大数据管理平台完成模块功能开发,正在搭建物联在线监测系统;玉溪高新区升级园区“电可维”能源及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加快智慧管理;楚雄高新区持续完善方舟能碳管理平台;祥云经开区首创电碳监测应用平台,打通“电—能—碳”数据链条,以数字电网为载体的“源网荷储”调控中心加快建设,“极光星座02星”先导试验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助力实施智慧园区建设(试点)项目。
同时,5个园区紧密结合实际,在交通、建筑、绿化等领域开展协同降碳的特色探索。安宁产业园区加快绿色低碳示范综合体建设,力争成为新标准实施后我省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曲靖经开区持续推动绿美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64万平方米,助力园区固碳增汇优势提升;玉溪高新区与云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园区供应链碳足迹管理、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等建设;楚雄高新区推进云甸片区集中供热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祥云经开区所在辖区中老中越铁路“大理号”国际冷链快速班列开通运营,大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缅新通道(祥云)城郊大仓基地项目(一期)等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功能定位各有不同更具特色
我省第二批5个零碳园区包括昆明高新区、富宁产业园区(富宁片区)、砚山产业园区、大理经开区、保山产业园区(绿色硅片区和精品咖啡片区),功能定位各有不同。
昆明高新区将打造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材料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科技现代化零碳园区,通过光、氢、地热、熔盐储能提升绿电供给能力,依托全链条双创平台体系、产业大脑平台实现企业碳足迹一站式管理。目前,园区内已有多宝集团、贝泰妮、省贵金属新材料集团、闻泰科技等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共有10家绿色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
富宁产业园区(富宁片区)充分发挥云南神火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引进云南万泰、云南桂铝等20家企业27个项目,将构建“电解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的绿色铝全产业循环链,形成涵盖上游采选冶炼、铝材精深加工、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再生铝四大板块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绿色铝零碳示范园区。
砚山产业园区以云南宏泰年产203万吨绿色铝项目为依托,将通过建设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微电网”项目、建立完整碳资产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从电解铝到铝初加工、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及再生铝的全链条绿色产业生态,努力实现“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目标。
大理经开区将依托“风光水储”绿色能源优势,融合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以欧亚、嘉士伯、华晟等为代表的零碳工厂、“无废园区”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光伏组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低碳、零碳发展。
保山产业园区(绿色硅片区和精品咖啡片区)将采用绿色硅主导产业群和精品咖啡特色产业群耦合发展的模式,依托隆基、通威等绿色硅产业龙头企业和中咖、景兰等咖啡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分布式光伏+增量配电网”的绿色能源保障,推动零碳硅光伏产业链闭环和零碳咖啡产品发展。(云南日报记者 段晓瑞)
原标题:我省稳步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夯实基础支撑提升协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