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要闻
  • 发改动态
  • 绿美云南
  • 乡村振兴
  • 营商环境
  • 一带一路
  • 信用云南
  • 民营经济
  • 招商引资
  • 数字云南
logo 绿美云南
  • 中宏网云南首页 >
  • 绿美云南 >
  • 正文

大理市龙尾关街口菜市 时光沉淀出历史新生

2025-04-26 10:16:1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绿美_副本.jpg

  身着传统服饰的彝族阿妈在龙尾关刺绣。

绿美1_副本.jpg

  海菜花

  下午5时,阳光斜斜地掠过黑龙桥,大理市龙尾关街口的菜市迎来一天中最鲜活的时刻。刚摘的玫瑰花被码成小山,竹筐里嫩绿的小白菜还沾着泥土气息。“自家卤的肉咸淡刚好,下饭最香喽!”系着靛蓝色围裙的摊主一边用地道的白族口音吆喝,一边掀开锅盖,浓郁的卤肉香瞬间飘散,与街角烤豆腐的焦香混在一处,勾得路人频频驻足。

  这个看似普通的菜市场,正悄然成为年轻人打卡的新宠。“没想到大理最有特色、风貌保留最好的街区居然在这里。”举着相机的女孩将镜头对准龙尾关,记录下斑驳的城墙、背着竹篓的商贩、拖着水桶的年轻人,也记录下青石板间悄然蒸腾的烟火气。

  龙尾关地处大理市太和街道关迤社区西洱河北岸。这座建于千年前的古关隘,曾是南诏时期御敌的重要屏障,也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塞。如今的龙尾关,时令果蔬与手冲咖啡比邻而居,老式理发店与网红茶馆隔街相望,千年的历史沉淀与当代的潮流生活奇妙交融,编织出一幅独特的市井画卷。

  穿过菜市,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向上走,街巷旁的裁缝店里,老式缝纫机“嗡嗡”作响;转角石阶上,身着传统服饰的彝族阿妈绣着鞋垫,彩线在指间翻飞;古老城楼前,拍婚纱照的新人在摄影师指导下调整角度,试图将历史的厚重与爱情的甜蜜一同框入镜头。

  “这几年龙尾关变化很大,来的人多了,越来越热闹,但还是有古朴老街的味道。”今年82岁的罗纲从小就生活在龙尾关,长期从事龙尾街古城保护工作。几年前因腿脚不便,他搬离了古街,但对龙尾关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拄着拐杖回到这里走一走,看看街坊邻居,尝一尝记忆中的美食,还会为来访者讲述老街的故事。

  “龙尾关有‘一关两街十六个巷’,历史上是防卫大理的重要关隘,也是茶马古道、蜀身毒道通向南亚印度的交会点。南来北往的商贾在这里交易物资、交流文化,很是繁华。”跟随老人的步伐,一路走过古街、古巷、古井、古城楼,龙尾关的历史逐渐清晰。罗纲介绍,龙尾关的老房屋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土木结构,传统格局及整体建筑风貌保存相对完好,但部分建筑也因长期无人居住而年久失修显得残旧破败。“为保护龙尾古街,我们对老宅进行挂牌保护,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了一批古建筑,也吸引了新的经营者入驻。”罗纲指着街边店铺说。

  顺着老人所指,转过龙尾关拱形门洞,一个名为“唐老头的咖啡铺”的小店映入眼帘,醇厚的咖啡香扑面而来。这里原来是个老院落,经过修缮改造成了咖啡店,店主老唐来自大连,已在大理定居11年。“我们店里有200多种咖啡豆,每一杯都精心冲泡,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51岁的老唐一边研磨咖啡豆一边说。

  “刚开始还担心咖啡店开在这里会格格不入。”老唐说,“没想到老街坊们很欢迎,不少人也会来尝尝我的手冲咖啡。”这种新旧交融的景象在龙尾关随处可见:老宅化身文艺茶馆、传统院落变成民宿……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龙尾关的变化也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27岁的王舟舟两年前搬到附近,经常到龙尾关的古井打水喝。“每天下午,打水的人骑着自行车、拉着小拖车从黑龙桥上走过,那场景特别有生活气息。”王舟舟说,龙尾关的魅力在于将自然、历史与生活完美融合。打水的路上,她会经过热闹的菜市、开满紫藤花的酒馆、手工刺绣摊位,穿过画着历史故事的土墙,这些鲜活的场景也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

  当夜幕降临,菜摊撤去,龙尾关渐渐安静下来。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青石板路上偶尔传来脚步声。这座千年古关,在经历无数风雨后,正以全新姿态延续故事——既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活的当代气息;既是“老下关”人乡愁的寄托,也是新大理人向往的生活方式。“龙尾关不是刻意打造的旅游景点,而是一个真实生活着的地方。”罗纲说。(云南日报记者 李丽 文/图)


素材源:崔雷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