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基地务工忙。供图
4月以来,位于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由旺农场迎来丰收季。这些裹满天然果粉的蓝莓,经过工人采摘、分拣,将通过冷链物流直达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
走进由旺农场,只见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和数字化生长管理系统有序运转,种植过程在这里变成了可精准调控的数据模型。由旺农场自2022年投产以来,种出的蓝莓不仅产量高,而且果型均匀、糖度稳定。
在由旺农场,从枝头到冷库,蓝莓的“新鲜保卫战”争分夺秒。由旺农场技术主管吴志昌介绍:“摘下来的蓝莓要在40分钟内立即预冷、3小时内完成6道降温工序,全程冷链让果实糖分和水分得以完美锁存。”
得益于品种优化与技术支持,产业园实现每年9月至次年5月超长产季供应,打破了传统蓝莓上市的时间局限。
“上个产季,园区蓝莓产量达1300吨、产值9600万元。截至目前,本产季产量已超过1080吨。”吴志昌说。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账本。园区不仅为工人免费提供食宿和出行保障,更创造每年长达9个月的稳定用工需求。杨祖艳从2022年开始就来园区采摘蓝莓,她不仅采摘速度快、技术好,还能不破坏果粉、不撕裂果皮,如今已经是园区的“王牌”采摘工。“家里离园区很近,我在闲暇时便来采摘蓝莓,平均每天能赚300多元工资,最高的一天是567元。”杨祖艳高兴地说。
“蓝莓采摘季长达八九个月,可以带动大批的工人就业。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需求800至1000人。采摘工月平均工资超过6000元。上个产季,园区发放劳务费近3000万元,本产季预计发放3300万元。”吴志昌说,随着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势头向好,劳务费还将逐年递增。
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1600余亩,其中由旺农场面积1002亩。本产季结束,预计产业园总产量可达1400吨、产值超过1.1亿元。智慧农业模式持续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还打造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云南日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段茸茸 瞿柯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